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是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了,茶的原始地已经远古到无可考察了。茶确实在我们中华文明史上发过璀璨的光芒。可是,正当我们一昧的赞扬我们的茶文化如何圣洁,如何美丽,如何的不可亵渎的时候,我们可曾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现代人是否都曲解了古代圣贤所追求的茶的真正意义呢?我们可曾想到过,当今的世人们已达到了一种口中品茶,心中无茶的自欺欺人的境界了呢?

IMG_5335.jpg

茶,本来就是一样饭后的调节剂,是一种对生活美好向往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品茶,需要的不仅仅是从容的时间,更是从容的心态,一种包容、原谅的心态。而当今现代人所缺乏的,也不仅仅是心态了,我们连品茶的时间也没有了,何来茶的精神,何来茶的文化的延续呢?

茶文化,包含着一种包容。

我小时候,家乡的市区没有现代的繁华,不过,那里的人们都很热心。我打小喜欢看书,可是我没有钱买书。

记得那是个寒冬,书店老板知道我买不起书,他会静静地泡上一杯热茶,递过给你之后,又安静的走到柜台上忙乎自己的账目。

现代人再也没有那种包容的心了。谁还会在乎那一个没有钱的穷酸学生呢?没人在乎。在现代人的眼中,就只有两句:“你买,给钱;不买,甭看。”

茶文化,包含着一种淡定与大气。

西城,全城静悄,一种不安的气息蔓延着整座城。

城楼上,一个魁梧的身影,一架朴素的桐琴,一盏刚烧好的上等铁观音,两盏残香。袅袅的烟气在周围弥漫着,此人正是诸葛孔明。

城下是司马懿的百万铁骑,铺天盖地,茫茫的一片,看不到尽头。

之间城上的诸葛,口中含笑,悠悠然拂袖弹琴,琴声清脆。琴声中的淡定、从容逐渐把那些不安的气息冲淡以致消散得无影无踪。

司马懿观此景,良久,忽然举剑,大喝:“退!!”

一场灾难就这样化险为夷。

这,正是《三国通俗演义》里头街闻巷晓的故事《空城计》。故事里的主人公诸葛孔明正是一位能体会到茶的真谛的智者。懂得茶的人,懂得从容,无论前面的困难有多大,坎坷有多深,他都会从容以对。

相比之下,那些为了一张不如意的考试成绩单而轻易结束了自己珍贵生命的学子们,九泉之下也该好好反省一下,摸摸自己的心看看里面有没有包容二字。

话说回来,茶这东西,味道不咋地。初尝,苦苦的;慢品,有点细腻的香,淡淡的优雅在你口腔萦绕,久久不去。想必,这就是所有茶的共通点了吧?不错!茶就是这样,先苦后甜!

想想吧,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拼搏了五千多年了,什么时候没有带着这种精神顽强的活下去的?没有!至少是在现代到来之前,我们还保留着这种朴实的劳动精神。

《白毛女》就是对近代当时劳动人民很好的写照。喜儿和大春通过了自己的努力,打败了恶霸地主,翻身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许多现代人都去追求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一劳永逸的享乐世界里头,电视台也乐此不疲的大肆宣传着违背茶文化精神的台剧、韩剧。试图以此迎合着这广大观众的需求。

却不知道这样已经在荼毒着他们,让他们在享乐的思想泥泞中永不翻身!!会不会这是万恶的美帝国主义的思想荼毒?还是我们自己中国人的不自珍自爱自律?我看,咱现代的中国人普遍喜欢推卸责任。往往把自己禁不住诱惑而做出一些有违道义的事情推到所谓的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当中。

茶文化、茶精神是正义的,鼓励着人们敢做敢当。我们做事情应该有这么个心态,敢做敢当!!现代的中国人喜欢敢做而不敢当。

无论是之前的周正龙的华南虎事件,年前云南的“躲猫猫”,还是现在在网络很火爆的“我爸是李刚!”事件,都体现了现代人普遍存在作假、诈骗、狐假虎威的丑恶封建残留思想。这些人,不会喝茶!也不配喝茶!中国的茶文化的字典里头,没有描述丑陋行为的字。

当今中国文化界普遍存在着对茶文化或多或少的不同见解,有些人不喜欢茶,讨厌它那种一入口就苦涩的味道,而喜欢咖啡那种浓郁的醇香;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茶的,喜欢它那种淡泊名利,喜欢它那种桃花源里的自由思想。毕竟,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以强求每个人都认同茶文化。但是,有一点真的需要惊醒各位:

茶文化正在各种洋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竞争狭缝中顽强生长,没有了先天的优势(新一代年轻人的支持),要是我们后天也补给不足(文化界的争取与努力)的话,茶文化的消亡已经迫在眉睫。

茶文化是从容的、淡定的、包容的,正是由于茶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茶,属于那些经染岁月沧桑的中年人物。年轻人心高气傲,比较浮躁,虽然有创新的一面,但不可避免会遇到迷茫,也会经常碰壁。所以说,茶不适合我们年轻的一代,但是当我们迷茫的时候,需要茶为我们指导方向!这,就是茶在现代的使命,也是茶文化在新一代里谋得发展的唯一出路!

茶文化的内涵当然不仅仅像我以上所说的那样简单,中国茶在文化界以及饮食界都享誉全球,当然有它独特的一面。以上文字都是我在空闲的无聊时间里品茶的心得体会,当然不代表中国茶文化的官方立场,仅作警示之用,别无他意。

藏剑山庄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原文链接:https://blog.yanwen.org/archives/69.html